转载作品

(理论)关于对比

玬谷妍雨郁 发表于   2018-12-04 15:05:32
3962
4
27

对比的定义


一切事物都存在对比关系,但我觉得对于绘画(或者对于任何种类的艺术)来说,它尤为重要。历代

大师们通过对一个画面中的诸多元素的主观安排,来建立一个特定的对比节奏,从而绘制出现实中不

存在或者难以瞥见的美 —— 一种甚至超越自然的美。


这里需要先解释两个名词,即上面所说的“元素”和“对比节奏”:


元素:既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比如线条,纹理形状,块面形状,颜色等等。

在谈论对比时,我一般不考虑具体的对象特征,比如画中的姑娘有着怎样的五官特征、画中的风景是

树还是小山等等,这些从根源上来说不属于绘画元素,它们是自然对象。

在研究一张画的对比时,一般无视具体的对象,而是把所有一切都“元素化”,这样我们能更清晰地

看到这张画的骨架和内在安排。


对比节奏:既通过安排画面元素,让它们形成一个特有的形式,而这些特有的形式,通常带来特有的

美感。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主要讨论绘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对比形式:


将两个在视觉效果上相反、对立的元素并置,强化它们在使用量上的差异,得以让其中的一个元素衬

托另一个元素。


那么在绘画中,笼统的说,有三个元素是一定存在的:

1.黑白(明度)

2.色彩(灰纯、色相)

3.形状(大小、简察、规则与不规则、方圆等等)


三个元素中,黑白对比节奏相对来说最为简单,色彩次之,而形状是变化最为复杂的元素。

接着我们就以一些大师的作品作为例子,分别讨论三类元素中常见的对比节奏。


黑白


image.png  image.png

这两张画里,两个不同的画家采用的黑白节奏是同一个,就是用大量的暗色衬托少量的亮色。

第一张(Domenico morelli)在暗色上较为极端,环境与人物的上衣都是很重的暗色,这样一来,头

巾的亮色在暗色包围下,就会显得格外的醒目。

第二张(Richard Schmid)暗色相对来说有更多的小幅度变化,但是亮色的区域更加集中和强烈,即小

姑娘衣服的领子作为画面中唯一的”极端亮色平面形状”,非常显眼和简洁。

这里需要厘清一个概念,两个对立的元素并置后,用量较少的那个,视觉强度会大大增加,即它会成为

我们常说的“亮点”。不过,亮点元素的位置倒不一定非要集中在画中的主要对象上。

比如这两张画里,效果最强的黑白对比并没有像有些同学想的那样“应该放在人物脸上”。而是放在衣

服上,以第二张为例,人物脸部也有一些亮色,但并不多,一来人物皮肤的质感和五官体积的塑造需要

稳定的灰调来支撑,让它更加真实可信。而领子一来本身确实就可以这么白,二来它没有太多立体结构

,可以使用少细节的平面形状来加强这块白色的视觉强度。(两类对比并用,黑白和形状)

那么,画面的黑白节奏清晰响亮,人物又真实饱满不失细腻,两者皆得。


image.png

然后我们看一下相反的例子(Hans Anderson Brendekilde)。

这张雪景作品,天空和地面的亮色,衬托了人物和树木的暗色,让它们在这个画面中显得格外的醒目。

所以很简单,这张画在黑白节奏上,是用大量的亮色衬托少量的暗色,一目了然。


对于黑白来说,以上的这两个节奏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极端响亮的,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其他所有类

型的黑白对比都是这两个节奏的变种。

而在实际的练习中,面对一个没有经过人为处理的自然中的对象,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决定节奏,规划暗

色和亮色位置和面积。把不需要的对比和细节去掉,让整个画面的节奏趋于清晰强烈,我认为这一点是

绘画永恒的核心任务。



色彩


image.png

这张作品中(Richard Schmid),画家在色相上有一个很明确的对比节奏,就是用大量的红橙色作为

画面的主色调,然后在人物的衣领和左边(环境)区域使用了蓝紫色。

这个对比与我们上面看的黑白对比在形式上是一模一样的,即用大量红橙色衬托少量蓝紫色。

那么这个时候,少量的蓝紫色显得格外的活泼和鲜明,一来让整个画面的色彩趋于丰富、醒目,二来提

示光色印象——蓝紫色在受光区域的明确表现,暗示了冷蓝色天光的真实感。

很多同学觉得自己色彩画不好,其实往往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在画面色彩节奏还没建立起来的情况

下,就开始疯狂使用太多不同的颜色,于是让整个画面的色彩节奏崩渍、混乱。


image.png

在这张作品中(作者名已忘记,有知道的朋友告知一下),画家使用的主要色彩节奏则是灰纯对比。很

明显,用大量的相对灰的颜色,来衬托少量的纯色。

那么这样一来,画面中间主要人物就显得格外的凸出和显眼。

当然,这张画中也存在色相对比,比如绿色的椅子、蓝色的书籍侧边、蓝色的烟雾和画面左边桌子上的

蓝色的静物。它们作为红橙色的对立色,起到的作用和我们看的上一张作品是一样的。

另外,地板也明显的混入了一些蓝色,那么它在灰纯上,是灰色,用来衬托入物的纯红色;在色相上,

它整体是蓝色,也一定程度衬托了人物的红色。(两类对比并用,灰纯和色相)

也就是说,在这张画的色彩节奏中,是以灰纯作为主导,色相作为辅助,衬托入物的同时,平衡画面的

构图和视点。比如右侧椅子上的书,有两本是纯红色的,能把画面视点轻微地往右侧拉扯,但当然它在

对比强度上远不及中间的人物,不会与主要对比点发生争抢。


从这里开始,事情渐渐复杂起来了,相比黑白,色彩拥有更多的元素种类,所以对比关系也会更加多变

,到了形状对比以后复杂程度更是会成倍地增加。那么这篇文章的主旨在于讲明常见对比节奏的基本状

态,更多复杂的例子和局部讲解我会放到往后的分享中慢慢地说。



形状


image.png

这里我挑选诸多形状对比中的其中一类来讲一简繁对比。

在这张作品中(Richard Schmid),极端复杂的花草,在形状上衬托了简洁的小鹿。

那么当然,这里边也同时包含大小对比,规则形状与不规则形状的对比,平面形状与立体形状的对比,

它们的整体效果是一致的,就是让主体变得更加显眼。

那么假设,如果在这样一张画中,我们用画花草的笔触来拆解小鹿的形状,那么不同对象之间的区别就

趋于同化,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这里说一点关于细节量的问题,很多同学可能总是认为细节越精致越多越好。

其实并不是,如果一张画的每一处都是繁琐的细节,那么它们反而就都变得不出彩了,而且同时还会生

出其他的问题,比如总是感觉画面很腻,等等。

一张画永远需要对比,需要取舍和安排。

让一张画看起来更好的,往往不是通过增加更多的细节或增加更多精彩的点,很多时候“做减法”

舍弃那些多余的表现,更为重要。

然后我们看另一个例子:



image.png

很显然,这张作品中(磯江 毅),画家竭尽所能地让所有区域都趋于简洁,以此来衬托盘子中残破的

鱼丰富的细书和变态的精致感。

那么这里我们也做一个假设,如果在这个画面上铺一个拥有复杂花纹的桌布,再换一个布满花纹

的盘子,那么视觉上,形状对比节奏就基本崩溃,充满视觉冲击力的效果将不复存在(除非改用

其他种类的对比,比如色彩)。



总结


综上所述,最为常见的对比节奏,就是我们开篇时所说的“将两个在视觉效果上相反、对立的元

素并置,强化它们在使用量上的差异,得以让其中的一个元素衬托另一个元素。”

这样的节奏在所有大师的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到这里为止,这篇文章只是抛出了一个比较大的框架和方向。

当我们有一定的绘画基本功以后,应该尽量多地研究和汲取大师们使用对比元素的办法和经验,

并且保持练习。即使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黑白对比,我们在实际画的时候也会碰到很多意料之外

的问题和惊喜—一些局部对比取舍的小麻烦,一些无意中发现的衍生对比,包括这一切与具体

画面对象的互相配合等等,都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


那么随着练习量的增加,你的脑子里会有越来越多的点子。

这个时候,面对着一个在别人看来可能平平无奇的对象,你也能发现那些潜藏着的闪光点—那

些需要画家提炼、夸张后再展现的对比。自然世界里的一切都会给予你灵感和启发。



以上



原作者:画画的柯一正

原文链接:https://weibo.com/u/3195484453?is_hot=1#_rnd1543906327989

没有标签
确定
评论(4)
画鸡蛋
久久看下理论,感觉我才不会迷失了方向 ~~
回复
1922天前
夏天再找工作
很牛逼的教程
回复
1937天前
炎燚
感谢大佬分享.学到了!
回复
1940天前
cokey
很多同学把特效做得亮过头,就是因为没有用对比。
回复
1941天前
没有更多啦~
  • 咨询
    客服
  • 扫码加入QQ群 或搜索QQ群号: 797421367
  • 扫码关注公众号 或微信搜索: cokey游戏特效